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17-12-14更新 | 2783次组卷 | 44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讲这段话是在(   )
A.会见印度代表团时B.与缅甸总理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