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8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2 .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据此可知,“这个宪法”(  )
A.指的是《共同纲领》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D.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 .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毛泽东主持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请结合图片信息和所提供的示例,论述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和意义。(要求:论述须史实正确,要点完整,表述清晰,逻辑合理。)
【示例】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不断加强。1982 年,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改进国家政治制度;进步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这些举措,为顺利实施改革开放和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2020-03-17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二: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1)材料一中“始皇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简要说明其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约法”的名称、性质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019-12-19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作业9模块综合测评(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是一部《共同纲领》那样的新民主主义类型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这是因为此宪法
A.修正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