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D.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辉煌
2023-01-07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的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     
A.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会议
B.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
D.使中美两国结束了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2023-01-0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具体表现有(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        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③参加万隆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以下外交战略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与日、美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倡导“求同存异”方针④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2021-01-21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某次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都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并提出了支持各国在互利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等12项主张和建议。这次会议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D.促进中国与亚非新兴国家间的联系
2021-01-10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发言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并提出了重要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边倒”
7 .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许多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怀疑态度, 周恩来果断更改发言计划,在会上作补充发言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有利于缓和与会各国的矛盾,实现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B.有利于实现会议的预期目标,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C.打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基本隔绝的局面
D.促进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20-01-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B.实现了外交战略根本转变
C.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D.意在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
9 . 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其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D.不结盟运动会议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