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原则D.不结盟原则
2 . 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B.“互利共赢”和“不结盟”
C.“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
3 . 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入21世纪,中国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4 . 1960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的方针。1963年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等非洲十国,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增进了中非友谊和互信,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外交
A.具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重视发展与不结盟国家的关系
C.为打破外交困局进行政策调整D.致力于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2019-11-19更新 | 749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7 .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
2019-01-30更新 | 3283次组卷 | 4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宾川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8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规定了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下面不属于“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的是
A.以和平为最高目标B.以平等为基本准则
C.以互利为基本要求D.以结盟为主要手段
9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
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10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
②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
④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