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使冷战紧张气氛得到缓和D.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2 .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在外交上强调一边倒”,后来毛泽东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这种变化反映出(     
A.毛泽东主席的革命外交思维尚存B.外交政策随实际情况而变化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国家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2021-05-09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交战略不断调整变化,从50年代"一边倒"到60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从70年代围绕"一条线"、团结"一大片"到80年代奉行不结盟政策,从9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始终遵循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睦邻友好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以互信互利求合作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
4 .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法国、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贸易额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论,这一时期我国
A.与西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B.意识形态外交有所淡化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1952年始,中国领导人一直试图调整对两大阵营理论的认识,提出新中国外交应该以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划分敌友……资本主义阵营中有三类国家,其中除了以美国为首的主战派外,其他差不多都反对战争并因此被列为团结的对象。”这表明
A.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准则发生了变化
B.第三世界提出和平与发展的外交原则
C.中国政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环境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了理论准备
6 . 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
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
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
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
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