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受到与会各国的赞同。这一呼吁(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为亚非各国友好合作创造条件
③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④打开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1-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与会国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国家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内容;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说明二战后
A.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显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主导地位已被动摇
D.第三世界左右国际政治格局
2022-05-31更新 | 1203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对万降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对国际格局发展新变化的战略判断。这表明万降会议
A.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
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
D.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2021-07-12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引起轰动性的效应。美国记者鲍大可在报道中说:“周恩来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单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发表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这次会议
A.解决了朝鲜半岛停战的遗留问题
B.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D.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影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郑重声明:“我们的邻邦泰国和菲律宾对中国存在着恐惧。对我们不了解的人,我们是容许他怀疑的。在这次同泰国和菲律宾代表的接触中,我向他们保证,中国决不向他们的国家进行任何侵略和威胁。”通过这次会议,中国
A.确立了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B.与许多亚非国家改善了关系
C.为实现印度支那和平做出了贡献D.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 .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位中国代表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
7 .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曾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也肯定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为此,新中国政府(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应邀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积极推动中美关系改善D.开始推行了全方位多边外交
8 .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其意义包括
①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②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有助于亚非人民团结反帝   ④利于形成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就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政策D.“另起炉灶”
10 . 谢益显在《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美国在战略部署上仍在从东南亚和台湾这两条线上逼近中国,中国还要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新中国“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 ④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