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1 .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甚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 1955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55年美国记者鲍大可对某国际会议发表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求同存异的建议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他确实以他的才干和个人通情达理的态度给各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雅尔塔会议D.开罗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由于西方国家舆论的妖魔化,中国成为“好战”“扩张”的国家代表。经过这次会议后,与会的亚非国家普遍改变了原有的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这次会议
A.得益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推行
B.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朝鲜战争问题
C.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D.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
5 .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大会上,主席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在闭幕词中说:“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实行容忍,彼此像友好的邻居一样在和平中一起生活。而这是人类赖以昌盛的唯一可靠的、真实的基础。愿我们在我们已经共同采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成为指引亚洲和非洲进步前途的灯塔”此次会议中中国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印度支那和平D.努力促进同盟关系的建立
2021-03-1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2020·浙江·零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②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8-27更新 | 284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时间记录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
1955年1月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意识形态,提升国际地位D.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上述发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真诚地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精神的集中代表。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B.解决了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
C.事实上结束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实现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
10 .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
A.首倡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D.结束了中美长期敌对的状态
2021-03-1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