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1周年。以下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率团出席亚非会议
③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为配合北伐战争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2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建交
3 .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4 . 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5 . “中国代表团基于对当时形势和与会国的复杂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参加某次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
A.加强巩固中苏两国友谊B.出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6 . “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打破了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意图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事求是D.与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高度一致
7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著作中描述:“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能够反映当时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
C.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受到美苏冷战对峙局势威胁
D.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世界大会
9 .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D.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2020-11-22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谢益显在《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美国在战略部署上仍在从东南亚和台湾这两条线上逼近中国,中国还要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新中国“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 ④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