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政治十分关心,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信仰过改良主义,崇拜过康有为、梁启超,也曾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视为楷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先进分子一道,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平,努力寻找并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其中《共产党宣言》等书籍使他在思想上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1920年夏,毛泽东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是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领袖之一。为了介绍和传播新的革命思想,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毛泽东担任主编。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前提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与同时代先进知识分子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是如何将材料中马克思主义的构想付诸实践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经济变革人类的历史始终是围绕着经济的发展而运行。经济可以有效的体现国家繁荣昌盛的程度,同时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反映国家的社会生活的变迁过程。




请回答:将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涵填入示意图中(填写字母),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1-11-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北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


(1)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10-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有关山东经济发展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新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二   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三   1887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一新现象?此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2)上述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出材料中毛泽东主席所说瑞蚨祥“历史名字要保存”的历史背景。毛主席的指示有何重要意义?
2021-10-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08-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实行全面统制管理,国家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并减低税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推行福利政策,制定和实施了两个“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8年6月,法国正式加入马歇尔计划,这为法国在战后重建基础部门解决了需要大量资本的难题。到1949年,法国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法国和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剧增。1959~1974年的15年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7%,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日本。

——摘编自王奕苹《浅析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承认非公有经济的客观存在,统筹兼顾五种经济成分,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同时,协调劳资关系,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经营的困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各经济成分发展的政策措施,党和政府在强调统一介绍和稳定就业的同时,进行多样化就业、失业的管理,确定了除失业保险外,老年、工伤、生育遗属等基本保险项目,建立起劳动保险制度。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宋玉军《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法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法国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及成因,并说明中法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之处。
2021-06-13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一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主要是缫丝、棉纺、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和采煤业。从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这些民族资本的近代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本大约都在十万元以下,有的只有几千元,比起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力量是微弱的。但有了这些新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出现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1949年,全国私营工业生产总值6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2%。私营商业销售额,批发占全国76%,零售占83.5%。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调整,使之从困境中走出来,为发展生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恢复经济服……三大改造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变化。
2021-06-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五   1953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四,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依据材料五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
(4)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9 .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  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对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政策?
(4)联系中国近代历程,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所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明确指出,合作社是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张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乡差别大、农民贫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加速发展,城乡差别、农民贫困呈现出扩大趋势,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单纯为了合作化成立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

——杨雅静《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举例说明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于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