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关于“中间地带(美苏中间的国家或地区)”的构想,毛泽东在1946年8月6日首次提出,建国后一度不用这个概念。1955年万隆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这种变化
A.着眼于“一边倒”外交需求B.利于新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C.促使西方孤立中国外交失败D.助推“另起炉灶”方针原则发展
2 . 有人评价说,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切大小国家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该学者评价的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不结盟运动D.中英关于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019-08-20更新 | 481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2015·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
2016-11-27更新 | 110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上海卷)
5 .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甚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 . 1955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7 . 万隆会议精神始终是引领亚非关系发展的指南针,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材料二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2)据材料二,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看法。
2020·浙江·零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②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8-27更新 | 28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四单元综合卷-【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由于西方国家舆论的妖魔化,中国成为“好战”“扩张”的国家代表。经过这次会议后,与会的亚非国家普遍改变了原有的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这次会议
A.得益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推行
B.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朝鲜战争问题
C.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D.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上述发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