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在万隆会议讨论最后公报时,针对有些国家反对使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这是共产党的语言,周恩来指出可以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用的“和平相处”(livetogetherinpeace),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加。这体现出
A.亚非国家的分歧不可调和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C.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
D.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2016-11-21更新 | 1471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宣言中提出:“尊重每一个国家按《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这一宣言(        )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C.利于维护新兴国家独立地位D.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求同存异谋发展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求合作
6 .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联合国千年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这次会议的议题之一是
A.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B.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讨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问题D.讨论亚非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8 . 随着冷战在欧洲展开并向东亚地区扩展,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不愿意依附于两极格局任何一方的中间政治力量。这股力量第一次独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召开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不结盟运动兴起D.中国重返联合国
9 . 1955年新中国参加了亚非国际会议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B.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D.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658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