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 . 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
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
B.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
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
3 .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
A.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4 . 1949—1954年,中国同民族主义国家建交的仅仅有印、缅、印尼和巴基斯坦4个国家,而1955—1958年则同阿富汗等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成功地参加自内瓦会议
C.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万隆会议精神的感召和影响
5 .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三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2020-12-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8 .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上海五国机制”
9 . 周恩来说:“……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D.不结盟
10 . 小明同学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在网上下载到与之相关的资料,他研究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
开幕词
“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
评价
“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九次APEC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