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让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体现了周恩来的外交主张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和平共处D.“求同存异”
2020-05-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3 . 1955年,亚非地区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学家曾这样形容新中国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第三世界国家像从帝国的灰烬中涅盘的凤凰一样,自由、和平、不结盟、勤奋……充满公共美德。”这次会议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促进了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5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
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
6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一边倒”
7 . 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其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D.不结盟运动会议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8 .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上海五国机制”
9 . 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某次会议的召开发了一封电文以示祝贺:“值此……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贡献。”这次会议应为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①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