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对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有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进行计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与调整。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到60年代,该词汇数量上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从1950年到1956年,“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呈现出一个“V”字的形态,1950年到1953年之间呈下降趋势,1953年至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1950年“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达到了高点,到了1953年至1956年,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幅度减少,而且呈现稳定的趋势。

——摘编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键词汇的使用频率的变化进行说明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将答案按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关键词频率变化合理解释
“一边倒”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
50年代后使用频率不断下降
“独立自主”中苏同盟关系确立;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与西方关系降到冰点。
中国外交走出国门,呈现新的姿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一边倒”不是无条件地倒向苏联。
“帝国主义”1950年使用频率达到了高点
1953~1956年使用频率大幅减少

2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
时间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3 .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表是关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策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策略史实
A“另起炉灶”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C“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促进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全方位外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AB.BC.CD.D
4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法国、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贸易额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论,这一时期我国
A.与西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B.意识形态外交有所淡化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6 .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时间国家时间国家
1955年阿富汗、尼泊尔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59年苏丹、几内亚
1957年斯里兰卡1960年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A.“一边倒”政策取得丰硕成果B.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合作
C.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
7 .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表是关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策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