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1949—1954年,中国同民族主义国家建交的仅仅有印、缅、印尼和巴基斯坦4个国家,而1955—1958年则同阿富汗等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成功地参加自内瓦会议
C.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万隆会议精神的感召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讲这段话是在(   )
A.会见印度代表团时B.与缅甸总理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4 . 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7 . 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其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D.不结盟运动会议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8 .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上海五国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雅尔塔会议
10 . 周恩来说:“……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D.不结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