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①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讲话中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该会议的召开距今( )
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2016-12-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肥东县二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白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
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
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
D.冷战马上就被终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
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
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5 . “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2020-11-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 简答题专练

6 . 求同存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认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国语·郑语》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1923年7月,周恩来在《旅法各团体敬告国人书》中指出:凡是“不甘为列强奴隶军阀鹰犬的人,不论其属于何种派别,具有何种信仰,都应立即联合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卵冀下的北京政府,这条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只求反北京军阀政府之“同”,而存各自派别、信仰之“异”。建国后,在处理与各国的关系上,周恩来提出并倡导求同存异的思想,“求同”就是努力去寻求扩大双方的共同点,“存异”就是正视并允许双方有一定的不同点。


分析促成“求同存异”思想形成的因素;并举例说明其实践。
2019-10-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推行不结盟政策
8 . 图这张历史照片拍摄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照片反映了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周恩来在会上的发言,休息时他们纷纷找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周恩来在这次发言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D.不结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2016-11-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1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