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
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C.“求同存异”D.反对霸权主义
2 .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其意义包括
①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②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有助于亚非人民团结反帝   ④利于形成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关于“中间地带(美苏中间的国家或地区)”的构想,毛泽东在1946年8月6日首次提出,建国后一度不用这个概念。1955年万隆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这种变化
A.着眼于“一边倒”外交需求B.利于新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C.促使西方孤立中国外交失败D.助推“另起炉灶”方针原则发展
4 . 20世纪50年代,一位记者报道说:这次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据此可知
A.新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B.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和主要矛盾
C.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D.外交政策的调整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5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某次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都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并提出了支持各国在互利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等12项主张和建议。这次会议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D.促进中国与亚非新兴国家间的联系
2021-01-10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有人评价说,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切大小国家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该学者评价的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不结盟运动D.中英关于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019-08-20更新 | 481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2015·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8 .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
2016-11-27更新 | 110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共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B.开罗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10 .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甚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