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荨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


根据材料,选取两项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
A.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B.运用了求同存异的东方文化精髓
C.开始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D.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
3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谈时B.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4 . 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时间建交国家
1955年尼泊尔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7年斯里兰卡
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9年苏丹、几内亚
A.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B.实现了外交战略根本转变
C.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D.意在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某次重要国际会议,一位美国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在于它没有闪电惊雷。周恩来用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要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这位美国记者报道的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首次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7 .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8 .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1周年。以下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率团出席亚非会议
③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为配合北伐战争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9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建交
10 .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1955418日,由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419日,周总理在大会上发言,他预计的情况果然发生了。会议一开始,各国政府首脑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批评中国有侵略的野心。但周总理早有准备,他站起来发言,他庄严宣告,我们不是来万隆吵架的,而是希望找到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愿打仗,亚非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对殖民主义。

最难忘的一次是196312月到1964年了月兴随周总理和陈教元帅访问亚非欧十四国。除此以外,总理还另外访问了坦噶尼喀(Tanganyika,它与Zanzibar于1964年统一后成为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周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迅速突破了外交上受孤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221日,尼克松总统及其随行人员到达北京机场。尼克松清楚地了解到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所以他下定决心在公开场合纠正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洗刷中国人心上的阴影。他指示整个代表团,包括他夫人,都留在专机里,一直到他走下舷梯,和东道主周恩来总理握过手后才能出来。我作为用总理的指定翻译,站在总理身后,目睹了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握手。

1990428日,我和向同第三次回国休假。52日,我们应湖南省驻英国贸易代表的邀请,去湖南访问。我们去岳阳看了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并且同湖南的对外经济贸易官员多次会谈讨论如何促进湖南和英国的经贸关系。

——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