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此次外交活动中,我国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2 .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通过“一边倒”方针同苏联等国建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联合国副秘书长苏亚雷斯曾这样评价20世纪某一国际会议,“它为后世留下了两个重要遗产,一是加快全球多边主义进程,二是为国际关系指导原则奠定了基础。”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宣言中提出:“尊重每一个国家按《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这一宣言(        )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C.利于维护新兴国家独立地位D.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影响
6 .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2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

材料3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1、2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2,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3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2与材料3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2021-09-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5年亚非会议上,部分国家把矛头对准新中国,声称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认为中国存在铁幕或者竹幕,为此,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理解。这表明
A.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重塑中国国际形象的必要性
C.亚非会议受大国操控D.中国尝试用多边外交解决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2018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8-11-22更新 | 230次组卷 | 8卷引用:2018年11月21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万隆会议
10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1955年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对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中菲之间弥合了分歧B.中菲之间达成了共识
C.中菲之间成为了盟友D.中菲之间消除了矛盾
2021-02-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