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获得重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外交理念体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形成新安全观;21世纪初的理念是“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的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
A.外交政策体现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
C.外交政策赢得国际广泛赞誉D.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2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
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3 . 建国初,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而缅方却无力将其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国内曾有一部分人多次主张越境追击以绝后患,但周恩来均予以坚决制止。周恩来此举旨在
A.保证万隆会议顺利进行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避免激化朝鲜战场形势D.防止开国大典节外生枝
4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
时间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边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恐惧和疑虑。为了消除这些国家的误解,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概括出新型国家关系的总体特征。这一外交原则
A.奠定了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基础B.突破了外交中意识形态界限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交往的分歧D.体现了万隆会议达成的原则
6 . 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的主题叫“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新中国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1-05-14更新 | 48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
A.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
C.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
2021-03-05更新 | 592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而发展国家间关系,并主动创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转变始于
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采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70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D.邓小平不结盟政策的制定
10 .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