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5年万隆会议,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的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2022-02-10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面对有关的指责和攻击还极力地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措辞。这一策略
A.旨在提升亚非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B.推动了中国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C.反映了新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意图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非关系演变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
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
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2020-07-03更新 | 964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
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