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49年4月,周恩来说:“对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它了解中国是不可欺的。……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外交立场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2 . 1944年8月,毛泽东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指电:“在双方互利的条件下,我们欢迎外国(来边区)投资和技术合作。”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科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意在
A.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B.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平稳建立
C.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D.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3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社会理论课设置占比最大B.教育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
C.课程对象面向广大无产阶级D.课程设置受对外政策的影响
4 .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建交,在双方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或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使中国外交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B.冲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的孤立
C.开始使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
D.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