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己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2 . 1969年,美国决定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中国商品,以非商业性进口目的进入美国。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走向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有所松动D.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3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分为一、二、三线,并且将建设的重点放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山区,以其作为三线大后方。1965-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 %。这一决策(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反映了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D.开启了国防工业的建设历程
4 . 1979年3月15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同年4月28日,中国向美国发出抗议照会,指出该法案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协议。此后,中国把精力集中在全面推进中美关系上,涉及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的框架性安排和实施细则。这表明此时
A.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B.中美就台湾问题无法达成共识
C.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D.中国对基本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2022-03-26更新 | 6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诊断性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关于1950—1960年中国主要进口商品金额比重的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年份成套设备和技术机械仪器五金矿产化工粮油食品土产畜产
19500.19611.6%13.8%24. 1%————
195543.3%13.9%9.4%13.5%2.1%0.3%
196033.2%16.2%18.9%19.2%1.7%1.9%
A.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B.促进农轻重协调发展
C.着力提升企业的制造能力D.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6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7 . 到1950年,新中国与6个亚洲国家、12个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至1969年底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进入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包括非洲的26个国家,拉丁美洲的13个国家,东南亚、南亚的5个国家,西亚的7个国家,太平洋的5个国家。这可用于佐证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效果明显B.中美关系对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增大D.中国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历程曲折
8 .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在1972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年赠送给法国,1974年赠送给英国,1975年赠送给墨西哥,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B.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
C.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D.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
9 . 观察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三次建交高潮发生于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际B.参加万隆会议之际
C.重返联合国之际D.致力于全方位外交之后
2021-08-13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屯昌县屯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不是冤家不聚头,狭路相逢板门店;谈谈打打二载半,磕磕绊绊二十年;披荆斩棘开通道,风雨兼程架桥梁”,评述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
A.中美关系B.中苏关系C.中日关系D.中英关系
2021-05-03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