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初步实践
平反冤假错案原则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
表现对改革开放前的冤假错案和政策予以纠正
正确
评价
历史
标志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修订
宪法
背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内容____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22-09-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2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准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观念,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工作着重点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上来
决策实行________
恢复路线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_____的优良传统
拨乱反正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2-09-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3 . 伟大的建设成就
原因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奋斗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成就生产生活领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增强了国防力量。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等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时代精神形成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外交领域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____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意义历史进程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2022-09-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4 . 调整提高
时间1960年冬开始
内容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意义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②1964年,“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2022-09-2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5 . 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①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全党____运动和全国____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2022-09-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6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经济上

一化三改
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内容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②“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政治上

民主法
制建设
1954年宪法①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性质及原则:这是一部________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
政治制度体系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思想上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022-09-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7 . 外交成就
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次重要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____年周恩来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
万隆会议①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②中国提出“________”的方针,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2022-09-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8 . 外交方针:“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________”。
2022-09-2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9 . 经济上——土地改革与稳定物价
(1)土地改革
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大量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概况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法》。
②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意义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

(2)稳定物价
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②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巩固人民政权
举措“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意义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2022-09-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准备两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成立大典开国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意义民族解放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的纪元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022-09-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