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李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礼记·王制》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所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但一个时期以米,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3)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阐述: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湾“工作理论”的创新及“实践”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因素。
2023-05-05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皇帝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针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他发牛种,给银两,分房屋以鼓励垦种。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措施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充分地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最大利益。海峡两岸山水相连、骨肉同胞血脉相通,两岸统一后,台湾同胞可以与大陆人民共享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两岸不仅在政治上可以共存,和平共处,而且在经济上合作往来,互惠互补。将台湾社会长治久安与中华大业统一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无一不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因此,以“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最佳的选择。

——摘编自民革中央联络部《台湾前途与“一国两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边远地区管理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2023-05-2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统一既是历史中国的特点和遗产,也是现实中国的追求和愿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一不仅是农耕文化防御强悍的北方游牧部落侵凌的需要,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造成的经年不断的水、旱灾害,更早也更强烈地提出了江淮河汉大农耕区政治经济统一以大规模治水和有效赈灾的要求。黄河流域的先民们较早产生“平洪水定九州”、四海一家的愿望。

统一由江山统一及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统一,虽然间歇性出现分裂割据,但加起来不过数百年时间。历史上,“大一统”是维护和扩散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条件。

——摘煽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国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品。逆之则亡”。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形成“大一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推动祖国统一必将完成的因素有哪些?
2022-01-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基于地区治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历代都讲究策略和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等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富强的伟大荣光。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初期分封的对象类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边疆管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香港“基本法”起草并通过所依据的原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2020-08-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