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这一变化根源于(     
A.世界政治经济联系加强B.学术研究的转型
C.大众化和民主化的促进D.改革开放的推动
2023-04-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届高三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学相继出现三种“新史学”及三次史学转型,在主旨和内涵上不尽相同,但都对传统史学加以“扬弃”,并且“弃”多于“扬”。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源远流长的传统史学范式趋于式微,而传播欧美史学理念及采用欧美范式来书写历史蔚然成风。同时,著述语言则大多采用杂糅众多翻译元素的现代白话文,书写的形式也从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札记体转变为专著、论文和通史等体裁,而历史研究的史学趋于形成;历史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事迹,而是国家、社会和民众的经验,而历史研究的要旨在于“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而非止于“记载事实”;历史叙事也不再以华夏中心,转而接受某种世界史观;历史的功用不仅在于资治和“惩恶扬善”,而且关乎国民教育和国族构建。此后,在1946—1966年间确立了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新史学”。否定传统史学,排斥19世纪末以来的“新史学”和欧美史学,并且学术和政治的边界不清。历史研究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以唯物史观为解释历史问题的准则。“文革”结束以后,新时期中国史学界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史学思潮经历了“回到马克思去”“回到乾嘉学去”“走向系统化”“走向跨学科研究”等交替递进的演化过程。各种史学思潮的兴替,见证了这个时期中国史学的多样性,向欧美取法逐渐成为潮流,追赶国际史学的前沿;普遍注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来考察过往,借助各种理论工具来发掘、组织和诠释史事,以揭示过去的意义。

——摘编自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材料二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只是注解式地单向借用,而不能在细致微观的研究中加以深化、发展和修正,乃至新创自己的理论和概念,以“应对西方中国学的挑战”。因此,不可“对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

——摘编自《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新时期史学转型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建议。
2023-03-2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业现代化主要是靠机械、化肥、水利和电气。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农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由此可知,这一转变(     
A.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B.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 . 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       
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B.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
5 . 1979年10月,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还是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这一讲话(     
A.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B.说明文艺领域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C.反映出文艺理论创新工作受到重视D.要求文艺工作者全面提升自我素养
2023-03-19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956 年发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邮票主图为天安门,下端以齿轮为中心,左右对称环绕着麦穗、稻束、 向日葵等。 2 1998 年发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主图为《人民日报》 发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第一版报纸,附图为高楼林立的城市风光远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枚纪念邮票设计蕴含的象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设计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元素,并简要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八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在我国投资企业,他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反映了1982年《宪法》(     
A.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B.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为历史性转折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D.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7年经济理论届举行了三次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理论讨论会。1978年讨论进一步深化,参加人数更多,内容更深入。讨论得到邓小平的明确支持,9月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提出改革工资制度、奖励制度和劳保福利制度的具体意见。这场讨论(    
A.反映了改革重点转向分配领域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配合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开展D.回应了干部群众的重大关切
2023-03-0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1978-1986年以来城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统计,表中城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1982年1986年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
失业(100%)5.33.22.0
A.对外关系重大突破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脱贫攻坚乡村振兴D.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6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始阶段。八大前夕,鉴于苏共二十大暴露出来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问题,中共中央即已明确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自 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随后,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总结我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以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这个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 作,而且为八大提供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第二版)          

材料二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出 的。1979 年 3 月 21   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工业、农业、国防、科学 技术) 的概念。   同年 12 月,邓小平阐明:“我们要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 家’”。1984 年 3 月,他进一步指出“小康之家”就是“翻两番,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 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7 年,邓小平又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蓝图更加清晰完善,有迹可循。邓小平“中 国式的现代化”思想在回答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提出了一 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我们在 新时期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武器。

—摘编自姜婷《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共八大“独立地探 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 这一思想的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