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因报考人数过多,加之国民经济尚在恢复,印制考卷的纸张匮乏,党中央决定调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进行印制。高考制度的恢复反映了(     
A.高等教育向体系化发展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人才断层问题彻底纠正D.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
2024-05-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1978年9月,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进行了一.次刻意安排又极其重要的调研活动。在长春时,他指出“世界天天发生变……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世界形势动荡多变B.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C.对外开放势在必行D.建立经济特区刻不容缓
3 .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参考材料,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研究日本、西德(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的情况,很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由此推断,中央工作会议
A.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D.认可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2021-07-18更新 | 321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完成和推动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开天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业实现强国大业。以下会议与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①开天辟地时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改天换地: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
③翻天覆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
④惊天动地:十九大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推翻帝制”“开天辟地”“获得新生”对应的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2)依据材料二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3)材料四中图一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农村改革的什么政策?图二的数据变化反映深圳得益于开放的什么具体举措?

材料四   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理论贡献,认为“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十四大:继往开来拓市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6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的会议,其中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7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
A.在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D.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体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9 .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从网上搜集到了以下图片:《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报道》《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2)据材料二、三,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2020-04-10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