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国第一个连锁经营超市首先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1993年,国家鼓励把连锁经营作为一项流通体制改革:1995年,我国大型连锁经营的超市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连锁经营超市的发展反映出我国(     
A.政府始终扶持民营企业B.沿海民营企业普遍崛起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物资分配一部分是计划调拨,执行计划价格;一部分是市场调配,执行市场价格。在物资比较紧张的80年代,两者价格往往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B.经济体制改革尚待完善
C.物资生产供应相当充足D.政府管理职能趋于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85年起,国家对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企业的工资改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把职工的工资同本人肩负的责任、贡献和成绩密切结合起来。这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B.按劳分配原则的形成
C.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D.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记述了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年)改革内容
1978—1984
1985—1988
1989—1991
1992—2000
2001—至今
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改革农村市场机制体制
稳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深化农村税费和产权改革
A.巩固了公有制经济地位B.呈现出市场化改革方向
C.完成了农业现代化使命D.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246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022-06-08更新 | 7008次组卷 | 8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7 . 2001-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达50%左右。10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A.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推行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D.国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
2022-04-27更新 | 170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材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1114日)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发生的变化。
(3)有专家指出,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4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40年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
9 . 下表体现了国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转变过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1980年9月中央75号文件允许少数地区包产到户
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承认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由此可见
A.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改革B.农民自发探索推动改革进程
C.土地私有激发农民生产热情D.民众彻底摆脱“左”的思想束缚
2022-01-27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下关一中、昭通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求新是中国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简介(部分)

章节标题内容的陈述及说明
第一讲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内容:制定价格、财政、税收等配套措施,实行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
说明:通过放活微观,管制宏观,形成了系统性国民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影响力持续至今。
第八讲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1
第十讲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内容:1950年国家对重要战略物资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建立起了相应的计划管理体系。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使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二讲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2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参照第一、十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内容的陈述及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