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管理在1958年以前是基本自由迁徙期,农村户口可以因城镇招工和投亲靠友迁徙为城镇户口。1956年建设高潮来临后,各企业单位普遍从农民中大量招收职工进城。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材料二 1983年,公安部开始进行居民身份证的办理工作,并在北京等地试点。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1986年,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公民,都应该申领身份证。身份证的种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两种,每种又有三种式样,即普通居民身份证、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居民身份证和经济特区的居民身份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56年大量农民进城和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出台的原因,并分析《户口登记条例》实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身份证管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人口管理方面的变化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06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12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3 .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1: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经济活动,他认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经济观点。(答题不得照抄原文)

人物2:思想家洛克与潘恩

《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该书首先对由来已久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

1776年1月,潘恩写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


(2)结合所学,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政体看法的异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

人物3:科学家钱学森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3)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

人物4: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

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的照片,他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图中的英文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4)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谈谈美国总统里根可能会在中国看到什么。
2020-09-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这虽然是历史的惯性所致,但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

——选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长征”的含义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先突破“禁区”的是哪两个省?这种“突破”有何积极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谈话”的社会背景.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该“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