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史料二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其有何地位?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指出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2020-09-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2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2021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些
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核心D.阐明了实施两种制度的意义
3 .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古代先哲们的和合文化精神和博大的包容精神,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具体运用于中国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确立了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求同存异。

早在1942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家(从党的同情分子、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到一切赞成抗日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文艺家)团结起来。”真正使求同存异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开宗明义地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邓小平运用求同存异原则提出“一国两制”,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测源)

材料二   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习近平《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求同存异“思想的理论来源?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隆会议“以及“一国两制“中“求同存异”原则下的“同”与“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1-02-0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