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五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时期中国三大产业年产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越性B.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C.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发展D.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失衡
2023-01-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习近平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昐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A.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趋势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C.是综合考虑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结果D.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3 . 1992年4月,东莞市宏远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组,1994年被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向社会公开募集股票,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这反映了
A.公有制地位被动摇B.城市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C.现代企业制度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4 . 经济特区的创办,启动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第一波对外开放,它与发端于安徽凤阳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起奠定了1992春开始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坚实基础。据此可知,第一波对外开放
A.推动中国走上了市场化之路B.成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梦想
C.促进农业改革向纵深化发展D.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文章,明确指出不能从“队为基础”退回去,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已经发现“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坚决纠正。这说明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围绕农村体制改革出现分歧
C.国家改革开放战略遭到了质疑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6 . 1958年,存在大量盐碱地的鲁西北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泛种植小麦,但产量很低;到了80年代,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而流传一首民谣:一亩小麦吃不饱,半亩棉花做贡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改变了统购统销政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中国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2020-10-21更新 | 309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
2020-06-11更新 | 180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93年底,中国大幅度地调整了进口关税,降幅为8.8%,即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陆续调低关税,到1997年,进出口总税率已调低到17%多一点。这一调整
A.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B.表明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C.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
D.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2020-01-29更新 | 575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020-01-13更新 | 254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由此可以推知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D.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已赶超城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