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具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李大利《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19239月—19244

材料二   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政策……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中的各次胜利。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材料三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上义过程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材料四   邓小平把能否大胆改革开放看作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为此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依据上述至少两则以上材料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逐步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了一套政企不分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随着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败,这套财政税收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为此,国家在这之后到1979年间先后进行了多次财政税收改革,这些改革使“不同企业和部门之间利税的财政负担的差异很大,造成它们之间苦乐不均,不能平等参与竞争”。80年代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实质上是“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分级财政制度,且这些改革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与整个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税收体系,反而使得财政税收制度的内部矛盾不断加剧,预算内规范收入逐渐萎缩,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严重”。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实行税制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天津等九个地区进行分税制试点。1993年分税制改革被写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实行。其主要内容有:将过去对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大幅度调整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37个减少到25个,按照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分税制实施的最初10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其中中央收入增长17.0%,地方收入增长17.4%。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税制改革的理解。
2022高三上·山东·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年计划

材料 从1953年起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截止目前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五年计划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至深。下面是部分五年计划(规划)的目标关键词。

一五计划
(1953年——1957年)
工业计划每年增长15.5%;集中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英赶美。
二五计划
(1958年——1963年)
重点抓粮食、钢铁等生产建设;完成工业化,将15年的赶超英美变成10年,之后又降2年至3年;实现 “四个现代化”。
六五计划
(1981年——1985年)
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巩固、提高方针;战略步聚分两步走;工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争取达到5%%。
八五计划
(1991年——1995年)
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原计划为6%,1993年十四届二中全会建议修改为8%——9%。
九五计划
(1996年——2000年)
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五计划
(2001年——2005年)
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

——摘自《发展》(2010年第十二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年计划(规划)的认识与理解。
2022-08-11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题型06历史理解、阐释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4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状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表数据变化状况的认识。
2022-06-30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教育家高震东说,“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国家才有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杰出的医者

人物简介
汤飞凡(1897﹣1958)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19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农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筹建生物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和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国家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
钟南山(1936﹣)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和新冠病毒的领军人物,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李兰娟(1947﹣)感染病(传染病)学家、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承担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和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众多原创性成果,获国内外高度评价,为中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高震东认识的理解。(要求:观点准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03-2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有一学者认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简介
李大钊 (1889-1927年)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是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为马克思主 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1 年7月,促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 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
毛泽东 (1893-1976年)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 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 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 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I 00人之一。
邓小平 (1904-1997年)邓小平,四川广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他是中国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其所倡导的“改革 开放”及“一国两制”的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 国,也影响了世界,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个学者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