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所谓的“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A.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2021-10-20更新 | 14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21-10-07更新 | 11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6届江西抚州临川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土豆,在大陆称“马铃薯”,在台湾叫“花生”……两岸部分字词的差异即将有典可查。2012年2月8日上午同一时间,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大陆编委会与台湾文化总会,分别在北京、台北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合作的最新成果——-《两岸常用词典》编撰完成。“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正式开通。这一做法
①方便两岸同胞沟通和语文应用
②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③对于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④有助于在台湾落实与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 . 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台湾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阻碍祖国统一的哪些势力?
2021-09-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2021-08-31更新 | 178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等校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6 . 如图中的场景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1)①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②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2)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3)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4)“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凡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2021-08-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   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夜夜梦台湾”?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
(2)从《乡愁》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与愿望?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诗人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根据材料三,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
(4)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领导人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
(5)依据四段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的认识。
2021-08-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021-04-15更新 | 367次组卷 | 6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
9 . 1992年7月,台湾当局将两岸定为“一国两区”的同时,指出:双方赋予之含义有所不同,“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台湾当局的认知
A.是他们阴谋分裂祖国的错误言论B.有利于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C.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D.利于“台独”势力而遭到大陆的反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到1961年改为只打宣传弹。这表明
A.中央已放弃武力统一B.海峡两岸保持联系的重要性
C.“一国两制”初步提出D.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被打破
2020-12-30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