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2 . 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B.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C.反对解放战争D.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3 .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
A.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
B.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
C.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D.―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2016-11-27更新 | 1195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固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C.反对“台独”,促进国家统一
D.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2016-11-18更新 | 61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