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4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 1970—2010 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3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A.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2-04-13更新 | 357次组卷 | 55卷引用: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0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由此推知,邓小平认为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B.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C.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防“右”D.中国可以搞市场经济
2020-12-15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阶段检测卷(四)期末测试卷(A卷基础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权利的流转加快,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使土地的使用权和占有权得以分离,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独立地进行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宋代佃户有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

——改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水利设施的兴修、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里,国家只是管理土地和户口,而不管理具体的经济生活,农民生产什么,市场上交易什么,交易价格的高低,诸如此类的具体经济问题,官府并不进行管制。小规模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中国古代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但属于自然经济形态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市场的自由度很大,但市场规模不大,社会分工不太发达。

——摘编自刘茺、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近代以来,洋纱、洋布、五金、煤油等商品陆续下乡,它们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质地成为对付家庭手工业的重炮利器。与此同时,丝、茶之类的农产品陆续出口。如茶叶,1871—1873年出口1022159公担,1891—1893年出口1055064公担,“衣食之外无他求”的自给自足观念已被商品经济造成的现实变化冲破了缺口。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飞跃。百姓生活日新月异,日趋现代化。人民生活在温饱的基础上奔小康,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9年的1374元上升到2002年的7703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89年的602元上升到2476元。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业变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意义。
8 .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逐渐恢复和发展了集市贸易,允许农民将完成国家定购、超购任务之后的余粮和小杂粮进入集市买卖,政府开展议价收购。这一举措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农业开始走向集约化道路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农村的经济政策得到调整D.农业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
2020-07-12更新 | 3415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0 . 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改革的推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