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改革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D.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4-03-3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4次组卷 | 8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到2003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1/2009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6年1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16.9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1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4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等。这些措施旨在(     
A.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进程B.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刺激工业经济加快发展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下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示意图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6 . 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当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51%,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种变化反映出(     
A.土地经营改革实现突破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023-11-23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共同富裕”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相关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与“不变”。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1949—1978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农民困难户社会主义劳动社员差别合作社资本主义农业
频次111847457514841393330

1978—1987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收入经济农民大队农村干部致富社会主义党员
频次124120114114917245393836

1987—2012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经济地区社会主义农村企业扶贫分配农民群众先富
频次389318270187172166145143123113

——摘编自杨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有哪些“不变”?
(2)材料将《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请您指出任一阶段划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
8 . 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始终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之于社会,殆犹此种草木之于田晦也。从此广植根蒂,深固不可复拔,不数年间,将见青春中华之参天蓊郁,错节盘根,树于世界,而神州之域,还其丰穰(丰熟),复其膏腴矣。则谓此菁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复开敷之青春中华可也。

——李大钊《青春》(1916)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持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相结合,把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作为己任,成为最坚决、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摘编自国防大学《1921:建党元年的历史风云》

材料三

我们的敌人眼光短浅,他们看不到我们这种国内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他们看不到由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他们也看不到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时代……永远宣告结束了。我们的敌人看不到这些,他们还想欺负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还想称霸世界。但是,同志们,我可以断定,他们的想法是狂妄的,是徒然的,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51)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的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建党初期和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面临的任务。
(3)中共十四大报告阐释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四,简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史实依据。
2023-11-01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4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2年,深圳开始在合资企业中试行浮动工资制,取消了沿袭多年的固定工资制。1984年8月,深圳特区颁布了工资改革方案,开始在全市企业单位中试行新的工资制度,用结构工资代替了以前的等级工资。经过试验,企业效益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C.合资企业成为工资改革主体D.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
10 . 1988年,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开始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1993年,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由70个减为59个,机关人数由3.67万人减为2.92万人。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从40个减少为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1/4,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和地方的职能200多项。这些举措(     
A.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影响B.基本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C.适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23-09-25更新 | 223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校际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