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1978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重量向重质转化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国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2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