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 1978—2006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1978-1981 年,对外开放政策确立,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B.1982-1996 年,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对外贸易低速增长
C.1997-2000 年,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D.2001-2006 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澈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材料二 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在开故友好的对外政策的响下,西方商人纷纷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率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球和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纯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来上摆放着中国浇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迳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1)据材料一,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结合所学,概述汉武帝时期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条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国际背景及核心理念。②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4 .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随后出现粮票,1993年废除粮票。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质上反映了
A.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自1956年以后,“雇工”几近在中国绝迹。改革开放后关于“雇工”问题,1979年中央规定“不准雇工”,1981年变为“雇工不能超过8个”,到了1987年则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该变化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C.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D.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6 . 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据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A.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B.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束缚
C.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D.冲破“所有制崇拜”的束缚
7 . 从1987年开始,我国将出口商品计划从1000多种减少到100多种,其中指令性计划只占30%左右;并开始尝试运用税收、价格、汇率等经济杠杆和健全进出口许可证、配额、商标等管理手段,来调节对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B.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表明我国外贸机制发生根本改变D.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