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90岁高龄的申纪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授“共和国勋章”,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见证了共和国的奋斗和发展。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逝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申纪兰组织妇女穿新衣、扭秧歌,欢庆新中国成立。1954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京参会,审议表决宪法。这一年,她带领西沟农业合作社里的妇女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年,她们造林490亩,耢耙地100多亩……西沟的“半边天”以其奋斗和勤劳而红遍了中国。

她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我的户口在农村,我的单位在西沟,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级别是农民。”从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20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她递交了490余件议案,个人领写80余件,始终情系“三农”。这也应了她在80年代所说的“不让群众富起来,我就不是人民代表”。

1983年,她在西沟推行承包制,她上省里找钱,创办利润丰厚的钛合金厂。因污染而被环保部门下令关停时,她在老百姓的哭声中给钛合金厂贴上封条,并说:“咱西沟人要听党话,跟党走。”后来,西沟陆续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光伏发电。她89岁时还站在广场上为西沟的“生榨沙棘露”做宣传。她坚信勤劳致富,一直种地打粮,获得“共和国勋章”那一年的秋收季节,她照旧拿着镰刀下地……

——摘编自葛水平《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走了——追忆申纪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申纪兰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共和国相关制度,概括这两项制度共同表征的社会转变趋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在申纪兰要“让群众富起来”的年代,共和国行进在怎样的时代?概述她在这个时代为“让群众富起来”而奋斗的事迹。
(3)根据材料,尝试撰写申纪兰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要求:至少两个角度)
2023-09-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测试
2 . 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主观认识。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第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构想
2023-09-18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测试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从新中国成立初到____年底,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
(2)具体做法:对农业、手工业、____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会主义____,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
(3)评价: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集中力量进行____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弊端日益暴露,使企业失去活力。在农村则挫伤了____,造成农业长期落后。
2023-09-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整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10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1012日上午9时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174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材料二   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北京时间2007102418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工作人员控制下的多次变轨,117号早晨,正式进入200千米绕月轨道,开始了一年的探测工作历程。“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有人说,“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园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材料四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1)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
(2)“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试分析中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重大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三,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4)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2023-08-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测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代号“707”的航母研制计划,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A.海权意识增强B.综合国力提升C.国防实力增强D.造船工业进步
2023-08-1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测试卷
6 . 下图是1950~2019年学前教育在校人数和毛入园率统计图。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学前教育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符B.新时期我国公办幼儿教育发展迅速
C.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教育发展速度D.改革开放前中国学前教育停滞不前
7 . 在新中国法制史上,有一部法律被视为“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与守护神”,也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的编纂历时66年,孕育过程经历了4次大起大落。这部法律最可能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     
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一理论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有影响力。这表明当时我国(     
A.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索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10 . 近代以来,上海先后经历了两次“开放”,城市地位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

上海的两次“开放”

材料一   开埠后不久,时人观察到:“(上海)适介南北之中,最为冲要,故贸易兴旺,非他处所能埒(等同)。”“民生日盛,生计日繁,金山银穴,区区草县,名震天下。”五十年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平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1850年,上海的出口商品中,蚕丝占51%,茶叶占46%;1860年,蚕丝占66%,茶叶占28%。1892年,英国驻沪领事指出:在中国向外开放后的许多年来,对外国出口的商品几乎只有丝茶两种。

     ——引自周武《边缘缔造中心: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转变为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但因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长期形成的对外贸易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7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说:“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必须“实行开放政策”。上海由此迎来了又一次开放的大潮。

年份

上海开放大事记

1978

上海开辟至澳大利亚远洋运输航线,打破了我国集装箱运输零的记录。

1980

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

1990

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1

中央提出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006

上海港成为世界最大的货运港口。

2010

上海世博会开幕,成为展示中国发展巨变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平台。

2013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8

上海推出“扩大开放100条”;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

(1)根据材料二,概述上海第二次开放的背景和成果。
(2)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上海两次的“开放”?
2022-08-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