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所示为2017年6月—2022年7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     
时间表彰
2017年6月、2022年7月“八一勋章”(13人)
2018年12月“改革先锋”(100人)
2019年9月,2020年9月“共和国勋章”(9人)、“国家荣誉称号”(31人)
2018年6月,2019年4月,9月,2020年11月“友谊勋章"(9人)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10人+10个集体)
2021年6月“七一勋章”(29人)
A.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
C.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D.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
2022-11-17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这说明我国的民法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A.彰显了时代精神B.体现了精英政治
C.具有普遍适用性D.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B.计划经济体制助推法制建设
C.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D.民法典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年8月12日,拿破仑下令成立民法典委员会,编纂新的民法法典,在他的亲自干预下,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实施。1807年,这部法典正式定名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确认资产阶级财产所有权原则,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法典》确认了契约自由和契约自治的原则,还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人们在民法上是自由平等的,这种对所有法国人都适用的统一的民法,连同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各种立法,对于摧毁封建制度、强化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作用,也确立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100集》

材料二   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民法起草作业曾经几次启动,但又随之几次中断,是因为社会体制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法律关系难以确定。后来立法机关鉴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先公布《民法通则》、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继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则、1991年的收养法、1995年的担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2007年的物权法、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等,这些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法律相对比较散乱、零碎甚至有冲突,在保护人的权利方面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不可能像民法典那样发挥出整体效应和统一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编纂统一民法典的渐进主义策略。

在一个成文法体系的国家,没有民法典,公域与私域之间的边界就是模糊不清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很难明确化、稳定化。因此,我们的确需要一部高质量的、适应结构大转型趋势的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摘编自安徽凤凰网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5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法治之路、民族区域自治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材料二   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编纂。但囿于彼时经济、政治、社会和学术等条件的约束,均未成功。……中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较之传统民法典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民事权利、交易规则的冲击……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挑战……,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实质法治层面,厘定民事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边界,发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实践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领人心与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

——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幕历程》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方向及其遵循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一例中国在大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涵育美好人性、安顿人心与人生”的角度概述该法典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民族工作的新理念,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01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先后于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1年四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四次演讲的主题分别是“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亚洲的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这表明中国
A.重视睦邻友好外交B.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D.推动了世界合作共赢与发展
8 . 2021年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事件
19711025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案
1974410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他阐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并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198911中国首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01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派遣15名民事警察。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3522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通过第1483号决议,同意取消联合国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制裁
2015724中国外交部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发布《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2015)》。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并协助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千年发展目标
201592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
202110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向全世界发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倡议

——摘编自《新中国重返联合国50年都做了哪些大事?》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2020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指出:“成员国遵循“上海精神”,加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打破了建国以来长期的外交僵局
C.积极探索区域国家之间合作的新思路D.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10 . 2020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要以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重申对联合国宪章的庄严承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