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民族交融·民族认同

材料一   在古代历史中,“中国”一词常指居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往往成为长城以南中原王朝政权的代称,如汉司马迁“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辽宋夏金政权并立时期,随着辽金等政权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多以“中国之主”自居,辽金王朝内部的汉族知识分子多以本朝为“中国”,如辽代的刘辉就在其奏折中以辽为“中国”,称“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戍,中国之民疲于飞挽”。金代的统治者更是频频以“中国”自居。金海陵王时,太后就曾以“兴兵涉江、淮伐宋,疲弊中国”为由劝谏海陵王停止征战。辽金王朝的统治者自称“中国”,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扩大到辽金统治之下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汉族与契丹、女真、蒙古等诸多民族生活在一起。“中国”一词成为少数民族与汉族共有的政治符号,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

——摘编自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1)与前代相比,辽金时期“中国”一词的内涵发生了怎样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①(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善谈《左》《老》,尤精释义。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摘自《魏书·高祖纪》

②(唐太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自《资治通鉴》

③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对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的诏书中称:“朕视天下为一体,率土之人,靡不抚恤。”1685年,在对议政王大臣的诏书中称:“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俱同一体。”1704年,在对大学士的上谕中称:“朕于满洲、蒙古、汉军、汉人,视同一体。”“顾念长治久安,务在因俗宜民。”

——摘自《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2)从上表所列三位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具体史实,围绕“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主题说明他作出的贡献。
2024-01-17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印两国既是邻国,又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及诸旁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白玉作之。”

——摘自《史记》《西京杂记》

注:①身毒(yuándú):古印度的别译;②羁(jī):马笼头。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自《中国睦邻史》

材料五   中国经济以接近10%的速度连续增长了20年。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9.1%;印度近年来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2003财年,印度经济增长率达7.1%。一些国际专家认为,印度经济在连续7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现在正成为牵引亚洲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火车头。

——摘编自《新华网》《人民网》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古代中印交往,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2)阅读图1、图2并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发生在同一国际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
(3)阅读图3、图4,同各自以往的斗争相比,中国辛亥革命和同一时期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什么共同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具有什么重大的国际影响?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方式又有什么不同?
(5)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材料五,分别指出20世纪晚期以来,中、印两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对于中、印两国的历史发展和交往,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1-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