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礼宾工作上呈现出大规模、高规格、超隆重的特点。以迎送仪式为例,19541019,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沿途20万民众夹道欢迎。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进行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简化仪式,除特殊情况外,不再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国家领导人出访、离京不再举行迎送仪式;国宴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餐制,同时创制中西合璧的菜品,更好地照顾外宾的就餐需求;外事活动的着装上,从以前清一色的中山装向西服转变,并逐渐形成按场合着装的意识,在遵循国际着装规范的前提下,穿着包含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礼服,既弘扬了中华文化,也通过服饰构建了大国身份。

——摘编自周加李《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改革的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改革的特点,简析其意义。
2022-02-22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届高三第三次统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英国贵族的不断衰落,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联合政府责令组成了以布赖斯为首的协商会,研究全面改革上院的可能性。委员会……建议参照下院议员选举的方式,重建第二院,社会名流,平民和贵族皆可当选。……在反对建立第二院的势力中,以工党态度最为坚决。它一贯主张取消上院,理由是贵族院是一个非选举的特权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中不负责任的一部分,是社会民主的障碍……1935年大选前夕,工党重申废除上院的要求。其领袖艾德礼宣称:“上院是不合时代的机构……它同现代民主是不相称的。”……贵族的克星——工党——在1945-1979年间3次上台执政……英国两大政党连续30多年实行“共识政治”,为争取选民支持,即使是保守党也不得擅自更改贵族地主政治经济特权的政策。不列颠贵族失去了可靠的保护者,社会地位和影响进一步降低。……1949年,工党针对以往议会立法的不足,支持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法,规定以后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上院不得随意修改。至此,上院成了徒具形式的橡皮图章。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上院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焦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上院改革能够不断推进的原因。

2018-03-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河东第三十二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下表为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经济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习俗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1967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及其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2022-04-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统练5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初年,振兴实业、发展经济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从1913到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了70余项经济法规和行业性章则条例。《国币条例》《权度条例》规定国币铸造权专属政府,统一制造各种标准器分发各省通行。《公司条例》规定“凡公司均为法人”,有照章集股和自主支配资本的权利,其财产受法律保护。《矿业条例》规定任何中国国民都有“依据本条例取得矿业权”的资格,《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废除了清末以来的特许“专利”制度,奖励企业投资及发明创造。《公司注册规则》《商业注册规则》取消行政许可制,采用较为自由的注册制。但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更迭频繁,许多政府奖励条例都因“财政部筹款为难”,最后不了了之,部分立法甚至沦为各派势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

——摘编自易继苍《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立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西周至春秋社会形态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治国的制度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面对春秋时期出现的新局面,孔子提出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 后世(指三代之后)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鰓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立法的主要目的何在?他对“法治”提出了怎样的新观点?

材料三 周秦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创一格的“中华法系”,成为公认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诸法合体”、“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却始终未变。

直到八国联军之役后,朝野上下,争言变法。“新政”开场后,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三疏”中率先提出修订刑律。1902年5月,清政府派刑部左侍郎沈家本、出使美国大臣伍廷芳兼取中西,修订法律。……旧律的删改修订,新法如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的编纂,司法独立的试行,这三个方面合成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清政府实行法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6 . 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发展工业化早期谈过:“既要工业化,就会要提取农业剩余,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之所以赶农民出城,并不是为了保护城市人的利益,而是要保证工业化。这就是社会平等与高速度的工业化建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
——凤凰视频《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实录“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五四宪法”相比在户籍管理上的变化之处。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去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相当于第五大人口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新华网《十八大报告传递行政、户籍制度等改革新指向》
(2)材料三反映出中共十八大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怎样的“新指向”?
材料四 户籍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存在着,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非中国所特有。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
——接栋正《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2014-05-26更新 | 10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检02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