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纵观历史,漕运在社会经济中具有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隋炀帝时期,漕运范围空前扩大,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网。但是,唐定都长安,地处偏僻,南粮北调困难重重。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使得漕运路绝。刘晏上任后,征用大量工人挖淤泥、清河道,恢复安史之乱前的遭运路线。他采取分段接运的方法,使每段水路都有专属的船只负责运输。规定建造漕船的工作收归政府统一建造,并改变原来的富户包运为政府运输。将专卖食盐所得的钱用于雇佣漕工,达到了不发丁男,不劳郡县的效果。通过刘宴的漕运改革,唐王朝的统治中心与江淮租赋富饶之地联系起来了,使南北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摘编自杨凤阁《论唐代刘宴漕运改革的始末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刘宴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宴漕运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2-05-09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铁路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开始松动,国家对铁路实施了放权让利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铁路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网运分离”的试点等;21世纪初,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等非运输企业和高等院校与铁道部脱钩;2003年后,铁路加大主辅分离和社会职能移交的力度,先后将铁路物资、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将铁路中小学校、医院全部移交地方管理;20133月,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对铁道部实施政企分开,组建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能,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国家铁路局承担铁道部的行政职能,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政企分开,标志着铁路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

——摘编自魏际刚《新时期深化铁路体制改革思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急需一笔贷款来巩固其统治,于是向英、法、德、日等六国提出贷款要求,后者同意向袁世凯贷款,但前提是中国政府拿盐税收入作抵押。1913年盐务稽核所的建立是中国盐税主权丧失的主要标志。民国初期,北洋当局公布了盐税改革章程,增添了正税、截留盐税和各类附加税。这次盐税改革不但没有去除积弊,反而造成了盐税制度的混乱状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为了取信于异邦财阀,承担了北洋政府期间的外债。为了摆脱经济贫瘠的局势、填补财政赤字、均衡预算,南京当局不断地向英美等国乞贷。旧债加新债,使得债台越筑越高。1927年,古应芬取消盐务稽核所,由财政部设立盐务处,后更名为盐务署,掌管全国盐政。孙科继任财政部部长后,保留盐务署并恢复了盐务稽核所,同时改变了由外国人掌握实权的现象,使职员全部由华人构成。1928年,南京政府提出了统一税率的主张,后又提高了盐税。19315月,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颁布了《盐法》,涉及改革运销、统一税率。1934年,南京政府的盐税收入已经达到两万零六百七十万元。从1927年到1936年的盐税收入增长了十倍。

——摘编自纪秋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盐税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盐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盐税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2-04-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藩镇军士是雇佣职业兵,不同于亦耕亦战的部曲家兵,他们以当兵为职业,"仰镰廪养父母妻子"。因此,一旦谁损害他们的利益,必然会激起强烈反对,不惜作"忘身徇利"的斗争。这种斗争自然既带有反暴性,又具有嗜利性。同时,藩镇军士对主帅的关系带有契约性,这是唐代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的反映。至德元年朝廷下令,所在军镇"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四方大镇"则"自给于节度团练使"。这即是军费开支地方化,地方财权由藩镇节度使掌握。这种情况一方面巩固了藩帅的权势和藩镇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兵士与藩帅在本镇财赋分割上处于尖锐对立状态。因此,兵士在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或为邀求赏赐而掀起动乱时.其矛头所向必然是本镇节度使.而不是中央政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后期地方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后期地方财政改革的影响。
2022-05-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的“海禁”政策源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六世纪以后,东南沿海居民的海上走私贸易活动开始频繁发生,尤其是走私分子与沿海豪势相勾结的集团化走私活动日益猖獗。嘉靖三十一年,江、浙、闽、粤数省沿海发生大规模海盗抢劫和烧杀事件,史称“嘉靖倭乱”。面对“嘉靖倭乱”,明朝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直至嘉靖四十三年才将这场动乱平定。隆庆元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当时,中国商船在东洋的主要航行目的地是吕宋岛上的马尼拉港。这样一来,中国商品不仅可以运往东南亚各港口,还可以通过西方人建立的海上新航线,从东南亚港口转运到欧洲和拉丁美洲港口。有人测算,晚明流入中国的白银,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从而为明代货币白银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隆庆开海”的积极作用。
6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工矿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保留了比较多的“旧”的痕迹。

195022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在国营工厂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的指示》,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各种官像资本统治时期遗留下来压迫工人的制度,如包工制把头制和搜身制等。实行生产改革,一是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ニ是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大カ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如燃料工业部1950年作出了《在国营煤矿全面推行新的生产方法的决定》,废除过去长期米用的高落式与方柱式的采牒方法,使用和推广三段长壁,石充填等新的采煤技术。

——根据林蕴晖等著《凯歌行进的时期》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2021-09-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大多都有“劳动”科目,要求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7年,邓小平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提出“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的论断。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完全充当为国家工农业生产输送劳动力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且把劳动教育与各种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相结合。

——摘编自张鹏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劳动教育政策的主要供给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难以适应开放化、多元化、综合化的学校和市场,政府逐步放权以不断提高学校和市场等在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制度话语权,不断满足学校和市场自身的发展需求。

——摘编自唐秋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呈现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供给主体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经过改革,关税已经完全从国王个人收入中分离出来,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同消费税和土地税成为英国常规税收和主要的财政来源,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税制。税收征管方式也由包税制转为政府直接征收,税收人员主要是采用专业聘任制度,不仅需要通过书面和实地考核,还要经过一段实习期,薪水与分工及工作强度挂钩,在晋升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考核。税收结构根据经济发展和国家需要在不断优化、调整,18世纪中期,税收收入中以消费税和关税为主体的间接税比例已经超过了直接税。这一稳健且高效率的现代税收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张荣苏《论英国现代税收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中国税制体系近代化的步伐始自清末,尽管政权不断递嬗与更迭,但近代税制改革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即都致力于以直接税为主的新税种的移植。晚清时期,各新税种的引入主要停留在观念层面上。北洋时期建立了由直接税和间接税组成的税制体系,不遗余力地增加新税种,致使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南京国民政府组建伊始,就非常关注其赖以维持生存的财税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东南沿海沧陷及海关被侵,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特别是1945年后,国统区的经济几陷崩溃。为筹措军费弥补赤字,国民政府加紧苛捐杂税的征收,民众怨声载道,税源渐趋枯竭,中国近代的新税制改革也走到了尽头。

——摘编自梁凤荣《新税引入与中国税收法律体系之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税制改革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税制改革与英国税制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科举考试出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时间一久,人们就能够揣摩到试题的大概内容,于是各类应试的范文应运而生。大部分应试者不再认真研读四书五经和领会其中的意义,而是整天背诵应试的范文,以求饶幸中第。-旦侥幸中第,便志得意满,不能在道德文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明世宗登基之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为革新政治,巩固皇权,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明世宗采纳内阁首辅张璁建议,要求“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派遣京官为地方主考,提升乡试官资格。发展武举,完善科举体系。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中期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世宗科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世宗科举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