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关中地区的蓝田县,"蓝田四吕"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即《吕氏乡约》。乡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德业相劝",对"德"进行了解释性的列举,认为"德"有二十三种表现。将"业"分为两种,即"居家"表现和"在外"表现,并延伸至"读书治田"等其他领域。二是"过失相规",规定"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三是"礼俗相交",规定"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四是"患难相恤",规定"患难之事七",列举了七种可以请求乡人帮扶的患难类型。

——摘编自何旺旺《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的特点。

材料二   卢作孚认为,传统农民过着以家庭为核心的"两重集团生活",其中家庭是第一集团,由家庭延伸出的家族、姻亲、邻里及村社等是第二集团。这两种集团生活使得农民知熟人不知国人、知家庭不知社会、知村社不知国家、知私不知公,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所谓现代集团生活、就是学习西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个人超越家庭和亲朋关系,转而以依赖社会、国家为核心。"目前我们要想中国有办法,我们一方面要打破原来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关系),创造新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关系);打破原来不合理的比赛标准,悬起新集团的比赛标准。这样就可以创造伟大的社会动力,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王翠《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内容、总体评价与当代启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的背景和目的。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乡村治理观念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846年即皇帝位。未登基前他曾装作平民游于江淮间,了解民间疾苦。大中元年(847年),天旱,宣宗减膳撤乐,出宫女五百人,放五坊鹰犬,疏理京城系囚。849年,唐出兵取原州(今宁夏固原)等七关;十二月,又收复扶州(今四川南坪北)。851年,河湟之地尽入于唐。从财政收支,漕运情况来看,在宣宗时期,唐王朝的财政有了好转。宣宗想知道百官名数,就命作《具员御览》,常置于案上,又尝密令纂诸州境土风物及诸利害为《处分语》一书,藉以考核诸州刺史。宣宗下诏,凡刺史调任,必令至京师,面察其能否,然后除官。唐宣宗在位十三年,国家初安,虽有各地军变都很快就平息了。《资治通鉴》说宣宗“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谓之“小太宗”。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宣宗为史家称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唐宣宗为例,简析作为政治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武六年(30年)六月,刘秀下诏:“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更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这道诏今颁布之后,效果是“条奏并者四百余县,吏职成损,十置其一”“并官省职,费减亿计”。除了并县之外,刘秀还裁撤了许多官职。刘秀改丞相为大司徒,后又删去“大”字。改丞相为司徒,这不仅是名号上的更改,而且是权力上的削减。地方废去郡都尉,州牧改为州刺史,俸禄由两千石降为六百石。建武十三年(37年),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为鲁公。建武二十六年(50年)春正月,“沼有司增百官奉,其千石已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刘秀“以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事”,而各州之刺史常以八月循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

——摘编自减云浦《略论东汉初年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初年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初年政治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学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作派积习甚深。193711月,北大、清华、南开3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后,在之前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授治校制度。在梅贻琦为主席的最高领导机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具体办事机构有“两会三处”,其中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负责讨论学校的重大问题,对学校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西南联大,三处及各院院长、系主任均由教授兼职,形成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大8年间,始终秉持教授治校的民主作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在国际上有声望的大学。

——摘编自江渝、王小林《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实践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材料 蒙古国在窝阔台统治期间,重臣耶律楚材先后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首先提出推行中原税制,又建议“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1232年提出,南下征金时,禁杀逃民令其回乡复业,停止屠城。奏封孔元措(孔子后人)为衍圣公,收汴京的太常礼乐人,召名儒进讲东宫等。1237年他又提出“至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选工匠,务农桑,制漕运,皆切于时务,悉施行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耶律楚材改革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4-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魏建立后,民穷兵弱,处境十分艰难。宇文泰大力改革,采用苏绰的建议,颁布“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诏书和一系列新制。政治上,以德治教化为主,法治为辅。要求各级官吏用儒家学说修身,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恪守儒家道德规范。打出复古旗号,按照《周礼》官名更改官制,颁布文告模仿《尚书》文体,以标榜承袭中原正统,争取汉人支持。用人则唯贤是举,不限荫资。军事上,为适应鲜卑等族军人的心理,采用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建立以六镇军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的府兵制。官兵之间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劝课农桑,恢复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宇文泰政治和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美国社会党政纲中政治上的要求如下:

无限制的男士平等选举权。

废除美国最高法院所篡夺的审查立法是否合于宪法的审议权。国家法律只能由国会的议决或全体人民的复决,撤销或废除之。

制定进一步保证普及教育和保全健康的法律。

一切法官由人民选举,任期缩短。(法官)颁布禁令的权力应马上通过法律限制之,我们所能强制实行以脱离资本主义的这些措施只不过是工人夺取全部政府权力的准备,使他们可以因此掌握整个产业系统,以取得他们理所应得的遗产.

——摘自《1765-1917年的美国》(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


(1)根据材料,概括1908年美国社会党政纲在民主建设方面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08年美国社会党政纲在民主建设方面的主张。
2021-08-2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进一步改革了医疗福利制度。设立翰林医官院为中央最高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地方也设有医官,政府要求这些机构“散药饵以救民”。医疗福利制度主要由政府建立,而宗族、邻里等组建的民间机构也发挥了辅佐作用。北宋医疗福利机构主要服务于皇族、官员、军人和处于贫苦状态的平民百姓。其中皇族、官员、军人享有较高水平和较为全面的医疗福利保障,而对贫民则通过安济坊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北宋还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病者利益不受侵害。王安石新法中的“市易法”,将药品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禁止不法商贩操纵药物,以假药、次药牟利坑害百姓。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