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

——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频繁的灾害、战乱使武汉地区民众生存处境艰难,遭受极大的苦难,同时落后的卫生状况、贫乏的医疗条件均为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空间。为了打开武汉地区的传教局面,基督教传教士积极开办诊所,通过施医赠药、救死扶伤等医疗手段来获取当地民众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1864年,在基督教传教士郭修理的请求下英国循道公会派遣传教医师施维善来到汉口,开办了晚清民国时期武汉第一家西药诊疗所,即后来的普爱医院,是近代教会医院的雏形。

——摘编自石松《晚清民国时期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英国的医院各自独立运营,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患者也无法享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1948年,工党政府卫生大臣安奈林.比万(AneurinBevan)推动实施了医院国有化改革,英格兰及威尔士的1143家志愿医院和1545家市政医院被收归国有,由卫生部设立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改革之后,英国的公立医院总数为2688所,总雇员数约30万人。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机构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范仲淹素有“慨然有益天下之心”。年轻时,他上书仁宗,提出“讲求武备、整顿吏治”等改革主张。庆历新政的方案是对范仲淹以前主张的完善,共十个方面,其中作为重点并首先实施的有三项。改变升官晋级凭资历的陋习,突出能力政绩;针对中高级官僚利用滥进子弟造成“冗官”的弊端,严格限制恩荫规模。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考核。在当时党争的大背景下,范仲淹仍行朋党之为,造成改革阵营封闭。面对官僚集团的抵制和可能的“朋党”隐患,次年,宋仁宗罢贬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改革终止。王安石在改革中崭露头角。朱熹也认为改革体现的务实作风和理想信念是理学的重要源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三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扩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了统一党和政府在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同时由于各解放地区的差异性,党中央决定将原先分立的各解放区政权适当合并,于1949年前后建立了东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及华中行政办事处等大行政区人民政权,形成一种大行政区制度。大行政区政府大都成立于由战争走向和平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由根据地的游击式政府向正规化政府建设演进。各大行政区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则可以看做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总起来看,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制度的建立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里建立起来的新型人民政权体制,是新中国诞生前所进行的一次政权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具有重大的创制性意义,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宝贵财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与启示,它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黄建红《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行政区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制度的建立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大行政区制度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爆发前,大学军训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军训设备匮乏、训练方式果板以及军训教官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军训流于形式。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国民政府希塑通过学校军事教育以加强国防实力,大学军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随后。在军事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大学军事教育改革在国统区全面展开。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构筑了大学生的心理万里长成,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特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为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国民政府在推行大学军事教育中渗透着党化教育色彩、控制学生的意图非常明显,军事教育过程中刚性军事管理和威权主义的实施,与五四运动以来在教育界盛行的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

——摘编自朱蓉蓉、李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改革的背景,并指出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出现很多新事物,六部制度陈腐落后,无法应对新的形势。郑观应等人意识到铁路及电报局等为“利国要政”。1906年,清廷设立专门中央机构—一邮传部,负责铁路、电政、邮政及航运。以铁路为例,邮传部致力于筹措资金创办铁路,发展铁路营运,推动铁路与电报局之间的路电接线,开展路矿联营活动。其成立包含着晚清政府签合数治资源的诉求,“以便把以往各省兴办之事,皆行集中于中央”。邮传部统筹规划,相继默回京汉铁路的创办权,接管外人掌控的邮政,等等。此外,随着新式交通的兴起,“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父母在,不运游”的社会心理也发生变化。

——榜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邮传部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邮传部设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元朝以来,官府的文移案牍极为繁冗,使办公文、办公事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如非长期从事无法精通。吏员在封建社会属杂流,文化层次一般较低,他们大多唯利是图,利用办公文的专利上下其手,舞弊弄奸,损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情况到明朝初年仍未改变,当时有官府按原格式报送公文到中央,朱元璋看了非常厌烦。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年八月正式颁布《案牍减烦式》。这一改革使公文案牍简易好懂,各级政府主官可在短时间内熟悉并亲自主持政务。而一般吏员则只能管理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朱元璋此举的主观目的是使官和吏分开,利于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这一改革客观上简化了文章格式,简化了文字,促进了文风的转变。

——摘编自宋强刚《朱元璋对文字、文体的改革与明代之文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公文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公文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统治者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明成祖把原属元朝疆土的十块土地让与朝鲜,其理由是“朝鲜之地也朕度内,朕何争焉”。雍正常也认为“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藉”。但中央对边疆历来奉行“王者不治夷狄”的天朝礼制秩序。19世纪70年代,日本意图侵占台湾,其理由是该地为中国的“化外之民”,“不治”说明没有有效的统治关系,没有统治关系也就没有主权。日本所挟以为据的“理由”来自近代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建省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建省改制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