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建立后,国营钢铁工业建设摆上有关部门议事日程。保护国内铁矿资源,特别是防止新发现的铁矿区被外部势力染指,成为当局的当务之急。而日本自清末以来即觊觎攘夺中国铁矿资源,到民国初年,中国一批极具开采价值的铁矿区相继与日本发生关系,且呈现日渐加重之势。受日本市场和“一战”的影响,铁矿业利润丰厚,中国民间请领铁矿也呈蜂拥之势。19141122日,经袁世凯批准,铁矿由国家专营的国有策被批准执行。铁矿国有策是北京政府对当年4月颁布的《矿业条例》所进行的一次重大修改,它限制了民间矿商申领铁矿探采权的行为,不准华商与外资合办矿厂。在汉冶萍下属铁矿问题上,北京政府成功介入汉冶萍公司的经营管理,对日本控制公司下属铁矿造成巨大掣肘。此外,直隶龙门、宣化铁矿和江苏袜陵关铁矿,在民国初年民间矿商请领铁矿权的热潮中,基本得以完整保留,这与铁矿国有策的及时推出不无关系。

——摘编自李海涛《民国初年铁矿国有策评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北京政府制定铁矿国有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北京政府制定铁矿国有策的积极影响。
2022-01-19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9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初年以铜钱为法定货币,与历代钱兼行。而铸铜币缺乏铜料,政府责令民间出铜,搞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另一方面,铸钱笨重,价值低廉,对远程贸易不利。洪武八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同时,“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钞法,实行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至洪武二十七年八月,“诏禁用铜钱”,自此,宝钞成为唯一流通货币。但“大明宝钞”从未建立准备金制度,其印制、发行、流通使用完全倚赖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强制性执行,因此,属于不可兑换纸币。明政府把超发纸币当作了弥补财政亏空的手段并加以滥用,致使纸币恶性膨胀,最终导致宝钞制度崩坏。

——摘编自陈昆《财政压力、货币超发与明代宝钞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推行宝钞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初宝钞制度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析。

2018-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2(新课标Ⅰ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材料一   淮军士兵由将领亲自招募,他们之间大多具有乡党、姻亲、友朋的裙带关系,士兵对于将领的人身依赖非常严重,军队正常运转实所依靠的正是这种私人感情,因此各统领无不视所募军队为私人资本,决不容许他人插手……淮军的指挥体系是标准的个人指挥体系,营务处虽能分担指挥官的工作压力,却不能提供实际的作战参考,它与强调情报搜集、周密筹划、集体指挥的总参谋部制度比起来相差太远……淮军的军事改革始终没有涉及兵役制度的完善,致使其长期在“增募——裁减——增募”的雇佣军制中踏步,军队战斗力也随之起伏不定,在遭遇举国动员、全民征战的日本军队时,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兵员素质,就难免不落下风了,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威名扫地

——摘编自黄凯《火器引进与淮军军事改革》

材料二   淮军是曾国藩的湘军扩张的产物,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中发展壮大,并成为扼杀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力量;之后,又成为绞杀捻军起义的主力军。随着淮军的日益强盛,其创建者和统领李鸿章的政治权力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四十年的局面,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

——摘编自邱瑰华等《李鸿章与淮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淮军军事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淮军军事改革。
2019-12-1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2期(考点15-2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颜元,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初步认识到正常的逐利行为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世人多高唱“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时代,他公然断言“圣贤之欲富贵,与凡民同”,鼓励人们努力致富。但是,他又提出了两个原则,首先是致富和用富都不能违背仁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其次要善于用富,不能做守财奴。由此,颇元在义利关系上,主张又利并重,道功兼收。他举《尚书》《易》等经典为主论的根据,在当时非儒不可崇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在义利关系上,他始终践履着自己的准则,如当取利和事业冲突时,他能舍利益而重事业。颜元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与后代也要恪守正确的义利观。总之,颜元是宋明以来在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方面最出色的学者。

——摘编自陈山榜《颜元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颜元义利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颜元的义利观。
2019-12-05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2期(考点15-21)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乾隆中叶以后,清政府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不断下达一道道“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的命令。道光帝即位之初,仍试图实行这种政策。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他对开矿有了些新认识,在一道上谕中称:“开矿之举,以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仍是藏富于民。”道光帝同时以实际措施鼓励开矿。他对藉口办矿“累民扰民”“人众易聚难散”而反对开放矿禁的官员进行劝导,告诫他们不能“因噎废食”。他严饬地方官员不得“畏难苟安,托词观望,游移不办”。他又根据过去官办矿政,“官吏因缘为奸,久之而国与民俱受其累”的弊病,提出“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由此看来,道光帝对开矿一事,提倡颇力,措施亦得当,这对当时矿政建设大有裨益,百姓生活亦称方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光帝改革矿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道光帝改革矿禁政策。
2019-05-15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