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几千年来,封建婚姻制度以夫权为中心,要求妇女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把妇女压迫在社会最底层,并剥夺男女婚姻自由。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初,就把领导全国妇女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中央苏区时期,根据现实需要,各级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从婚姻原则、婚姻缔结与解除的条件及程序、财产和子女问题、特殊群体的婚姻问题等方面对民众婚姻进行规范。规定男女平均分配土地,同工同酬,享受同样的劳动保护。《婚姻条例》还特别规定,禁止招收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危险的工作,并对妇女的产期、哺乳期等予以特殊照顾。获得解放的苏区妇女真正成为了红色政权的“半边天”。

——摘编自庄秋菊《中央苏区婚姻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婚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婚姻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2023-10-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11年,17岁的古斯塔夫二世承继了瑞典王位。1614年,他率军进攻俄国,占领芬兰湾沿岸地区,切断俄国波罗的海出海口。战后,他以年轻人少有的决心和意志,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压缩部队编制,把步兵团从20003060人减至13001400人;改进武器装备,部队装备先进的轻型铁炮和火枪,并建立团属炮兵;改组每一个兵种,并实行新的战术;改行新的军需供给制……他的军事改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创立了一个近代战争的新纪元。改革成果很快在战争中得到检查。1619年,他从丹麦收回埃尔夫斯堡。1621年—1629年的对波兰进行战争,瑞典夺取利夫兰省和普鲁士大部分港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斯塔夫二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斯塔夫二世改革。
2022-08-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以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以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私度僧尼。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954年周世宗命李谷到澶、郓、齐等州按视堤防,发丁夫六万人修理了三十天。再派吴延祚去修理黄河河堤,减轻了黄河水灾,使流民生活初步安定。采纳张永德建议,杀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同时大赏有功将士数十人,检阅禁军,留用精锐老弱,又招募天下壮士到京城,令赵匡胤考较武艺,挑选优异者组成特别精锐的军队称为殿前诸班。周世宗还修订历法,考正雅乐,广搜遗书,雕印古籍。

       ——摘编自欧阳修《新五代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影响。
2022-08-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7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兴文教,抑武事”这一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北宋取消了应举者的门第限制,使平民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大为增加,并吸取了唐代不第进士黄巢反叛唐政府的历史教训,于是在科举考试中录取特奏名的情况越来越多,到真宗朝中后期,逐渐形成制度...据有关学者的初步统计,两宋科举共录取了十一万人左右的合格者,其中正奏,名进士和诸科约为六万人,特奏名进士和诸科约为五万人,特奏名占了全部登第人数的约百分之四十五。

“熙宁变法”后,特奏名殿试亦与正委名进士一样,改试策一道,策题也较正奏名容易得多。神宗元丰年间(1078- -1085),一次特奏名殿试,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儒,在试卷里只写了“臣考矣,不能为文也,伏愿座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字,就获得“特给初品官,食体终身”的优待,说明特奏名考试基本上徒具形式而巴。特奏名录取的人数虽很多,但对他们的投官却很低,部分特奏名甚至只有虚衔,不予实职。

——据裴淑姬《论宋代的特奏名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奏名制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特奏名制度对宋代政治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霍光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汉)宣帝继位。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卒。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号为“中兴”君王。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宣帝于本始元年至神爵四年(公元前73~前58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才。又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田赋、减低盐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被称为“抠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宣帝“励精为治”的变革举措。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汉宣帝变革举措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玄宗即位之初,在姚崇、宋景等贤相的辅佐下,针对当时的弊政,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贷。将唐初的地方十道,改成比较固定的行政机构,为了加强对边境的控制,先后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节度使,节度使的设置是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宗教上:为了稳定统治,玄宗下令淘汰僧尼,勒令两成僧尼还俗。玄宗还下令禁建新寺、禁铸佛像和抄写佛经等。税制上:封户的租庸调由政府统一征用,封家在京城或者州治领取,不得向封户强索或放高利贷,减轻了封户的负担。军事上:改寓兵于农的府兵制为雇佣兵制等。

——摘编自徐达为《论唐玄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改革的影响。
2021-10-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了。据明末学者朱国桢的统计,有唐一代需财政负担的官员总数最多时约为18万人。

唐朝的官员按官职高低都可以领到一份“职份田”,此外还有永业田,即便是八品或九品的小官,也有永业田二顷。此外,还可以领到一份年薪。即便是养那几百个官员,李世民竟还舍不得由财政出钱,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公廨钱制度”,就是对富豪家庭定向征收一笔“特别财产税”,以此养官。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解决“吏政之患”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初采取的这些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32年,大军围困汴京,首将速不台意欲屠城,楚材飞马面见(元)太宗:“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太宗疑而未决,楚材再三求,汴梁城一面四十七万户人民,终获活命,禁止屠城遂成定例,《新元史》云:“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窝阔台(元太宗)任楚材为相,以儒术治国,宠臣质问:“本朝尚式,而明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楚材说:“且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耶律楚材“定税赋,立造作,榷宣课,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别军民,设科举,推恩肆赦”,每陈国家利病生民休戚,辞气恳切,孜孜不已。

——摘培自李志军《耶律楚材:超越了种族和国界的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耶律楚材是“超越了种族和国界的人”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耶律楚材的贡献。
2021-09-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十年间,为了化解统治危机,最高统治集团与地方督抚联合推行“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初行地方自治。1909年,除新疆缓办外,全国21个行省的代议机构一谘议局全部成立,县级代议机构一议事会也陆续成立,1910年,中央代议机构一资政院成立,这些机构具有中央、省、县三级议会代行机构的职能,在皇权官权之外另立一个政治重心。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自治者,与官治相对待而言,无官治,则无所谓自治,自治之事源于国权,国权所许,而自治之基乃立。由是而自治规约,不得抵牾国家之法律,由是而自治事宜,不得违抗官府之监督,故自治者,乃与官治并行不悖之事,绝非离官治而孤行不顾之词。”“万事非财不举,地方自治既不能动用国家正款,则于旧有公款公产而外,不能不别开筹措之途。然若漫无限制,则浮征滋费,势所难免,而甚者会敛逾等,或至与国税相妨,则尤与自治宗旨相反。”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对于清廷的改革,1906年《东方杂志》发表如下看法:“假文明之面目而增其附和之程度”。“则数年以内形式毕具而腐败危险将视昔而甚。"1907年,《中国新报》刊发《国会与地方自治》一文指出:“欲普及地方自治,须速谋开设国会",忽视国会,“亟亟地方自治,不惟足以阻谋开国会者之气,而又将有危乎吾国家者在也。”革命党人认为:“苟只为设一自治局所,何则有利于人民耶?”“筹办宪政,就朝廷一方面而言之,则挽救危亡之局在是,图收富强之效亦在是。就人民一方而言之,则恢复国有之权利在是,造就国民资格亦在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目的和具体表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在“新政"中推行的地方自治政策。
2021-08-3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改革即将步入第六个年头之际,在地方督抚一再请求催促下,恭亲王奕䜣于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上折,正式请求在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一个月后,恭亲王再次上书。煞费苦心地预估朝野可能出现的三种反对意见,逐一加以辩驳。然而,此折一出,引发了轩然大波。监察御史张盛藻首先发难,极力反对选拔正途人士学习天文算学,但毕竟张盛藻人微言轻,便快被朝廷断然否决;年月后,倭仁也上书坚决反对,并得到同僚的声援。几番角逐,倭仁终以丢失要职的代价从漩涡中解脱出来,这样的结局,实际上是两宫平衡双方政治势力的考量。然而天文算学馆第一次招生时,“正途投考者寥寥”,出于无奈,只好将正杂各项人员一律收考。总计报考者才98名,至考试当天又有26人缺考,最后仅从72名考生中勉强录取30人。开馆半年后,天文算学馆通过例考淘汰了20名“学经半年竟无功效之学生”。最后仅剩可怜的十人,所谓的天文算学馆已是徒有其表,名存实亡。

——摘编自包头目报《洋务运动——一场被派系之争打乱的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天文算学馆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天文算学馆改革失败为后世提供的教训。
2021-08-30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