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字是汉族人所创制和使用的文字,在古代,汉字流传到日本并被长期使用,但在近代,日本逐渐出现了文字改革的思潮。这一过程从明治维新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19世纪“兰学”在日本逐渐兴起,使日本认识到了荷兰文字的简便,他们对汉字的复杂构型产生不满,民间逐渐产生了排斥汉字的意识。明治维新前有人提出废除汉字,但遭到了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的反对,所以最终没有被政府采纳。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行和中国被侵略的加深,日本反思了对中国文化和文字的学习,政府将文字改革提上日程,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们更加反对中国文化,把文字改革推向了高潮。政府推广假名(借助汉字音形不用其意义)和罗马文字过程中,由于人民使用不习惯,推广受到了阻碍,废除汉字改革势力遭到一定程度的压制。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假名不能完全表达意思和情感,于是在日本废除汉字的势力被完全削弱,日本政府决定在日本国内长期使用汉字,但受到汉字改革的影响,汉字在日本教育中的数量还是被减少了,而且多为简化后的汉字。

——摘编自次仁桑珠《日本近代文字改革及文字使用概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文字改革的认识。
2021-06-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崇祯皇帝锐意改革。上台之初,他就除掉了魏忠贤,大快人心。但是他面对的形势又极其复杂。发源于陕西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已成燎原之势。关外满洲兴起,连克沈阳等重镇,觊觎中原。内部形势也不妙,明朝的最后几位皇帝大多是无道昏君,官场腐败,宦官专权,社会风气低迷涣散,更加重要的是在人们心目中明朝统治的合理性已经消失殆尽,农民结群为盗。

崇祯皇帝把改革重点放在了惩治腐败上,他选择依靠特务机关,也就是东厂和锦衣卫,侦查拿获了一些官员贪渎的案件,但崇祯皇帝无法阻止厂卫特务们渎职贪腐。崇祯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改革最终失败,明朝也走向了覆亡。


(1)根据材料,归纳崇祯帝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崇祯帝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失败的根源。
2021-05-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岁(东汉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军队) 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等

材料二   1950 年,驻新疆部队 11 万指战员就地屯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55年,铁道兵 9 个师的转业官兵在东北的密山、虎林、饶河境内,组建军垦农场。1958 年,全军大批复员军人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1966 年,12 个军区相继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不穿军装,不发军饷。永不转业的戍边大军"。1972 年以后,这些农场陆续移交给地方管理。

——摘编自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末年曹魏势力推行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屯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屯田的主要表现,并归纳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已不能适应增进民众健康的要求,受西学东渐和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医疗保障制度后,提出实施公医制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政府逐渐变革医疗卫生体制,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转变。金宝善代表国民政府卫生署详细说明公医制度的医疗组织机构建设可以分中央、省、市县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中央有卫生署及卫生实验处两个机关。二是每省有卫生处,负有督促各县卫生院工作实行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添加训练班的设置,以训练下层卫生工作人员。三是县市是医事建设的单位,每县分县卫生院、卫生所、卫生分所,设卫生员。卫生员专做急救、生死报告、卫生宣传、种痘等工作。公医制度加速了中国医疗制度由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过渡,但也存在公医制度设计未能很好满足社会现实医疗、防疫需求以及和民众观念契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摘编自史经霞《民国医疗制度变革的理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内容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使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求,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推行了一些改革。改革之后的司法机构不再是行政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司法程序具有公开性和口头性的特征,而不是以前的官僚性秘密。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进行陈述并取得足够的法律援助。新的律师阶层产生了,所有俄罗斯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且受到一样的对待。几乎一夜之间世界上最差的俄国司法制度变成了文明世界里最好的一种。尽管还存有局限,但就改革的长远意义而言,现代公正代替了专政和混乱。作为公众利益的核心机构,法庭享有了比在一般情况下俄国所允许的更大的表达意见的自由。

——摘编自【美】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1)据材料归纳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解释农奴制改革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对俄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03-02更新 | 14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正采纳臣下的建议,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推行“推丁入亩”的新办法,具体做法是以府县为单位,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役银(人头税)总数按亩平均分掉到粮中,由土地所有人完纳。这一改革使旧税制的弊端得到了克服,收到了“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的效果,而且使无田无土的贫民没有了丁税的负担,土地少的少纳税,土地多的多纳税,有利于护富扶贫。

——摘编自陈婉《锐意进取的雍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摊丁入面”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税改的影响。
2021-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1980-1993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财政承包制”。1994年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长,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配体制打下了基础。2006年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时期中国的财税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自1725年彼得一世死后的37年中,国家行政管理一片混乱,京都显贵们经常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在女皇当政的最初八年中,仅俄国中部地区的农民暴动就有40次之多……“国库里没有钱,军队已8个月领不到薪俸。船只不加修理,堡垒在崩坏”。因此女皇急需进行开明专制改革……早在启蒙运动前期,伏尔泰、狄德罗等就提出了开明专制的主张,尽管这些主张并不完全符合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心愿,但它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社会潮流,更何况普奥两国君主早就开始实行开明专制并陆续开展改革,已取得不小成效。

——摘编自陈利今《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异议》

材料二   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下诏,把寺院、教堂和高级僧侣的世袭领地收归国有,进行教产还俗。她在1775年发布的一项敕令中宣布工商业自由,商人、城市居民可自由经营工商业。她还指令政府同许多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在经济上给贵族以倾斜,把大量的农奴、土地和巨款赐予他们。1785年颁布的诏书,把贵族的特权发展到顶峰……她首次建立了用新式枪装备起来的猎步兵。1763年开始设炮兵团。她还积极倡导翻译外国书籍,聘请西欧著名学者到俄国工作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谭建华《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新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专制”的特点并揭示其实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官制,隋以前极为紊乱。机构重叠,滥立名目,南朝且置有侨州郡县,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由于官吏冗多,耗费国家大量资财,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去郡这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节约了封建政府开支,加强了行政效率。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度支(后改称民部)工部六部。

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余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

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谷)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强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障农民的正常生产。

——摘编自《隋文帝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重大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和登录税(契税)。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