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摊丁入亩是清政府将历代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首推通省均摊的直隶巡抚李维钧,他奏称“以直属人丁请按地亩均摊,原因北五府地圈丁留,民多偏累起见,仰荷圣恩俞允,臣悉心筹度,如此五府所属以本处丁粮摊入本处地粮之内,则粮必倍增,有地者亦属苦累,是以酌议通省均摊。”且直隶等北方省份各州县田赋负担尚无畸重畸轻之别,丁银通省均摊在缓解原本丁银沉重的州县负担的同时,对其他州县影响尚不甚大。即将全省“四十二万零八百两之丁银,均摊于(全省)二百零三万四千百余两地银之内,仍照顾上、中、下三则之田,各计其纳粮轻重之数,而分摊其丁银,永无偏累”。大体上每田赋银一两,均摊丁银钱许。但南方省份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各州县田赋丁银负担原本轻重不一,以江南为例,长江以北州县丁银重而田赋较轻,长江以南州县丁银轻但田赋颇重,若丁银通省均摊,势必前者获益而后者受损,造成新的税负不公平、不合理.....故其后,“乾隆四年奉汇将江夏等十九州县于钦奉恩诏等事案内题准,应征原额丁银各就本州县情形各归各项摊征”。接着,福建、山东、河南、浙江、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相继推行。至雍正七年(1729年)便基本上普及到全国的绝大部分省区。

        ---薛理禹:《清代摊丁入地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浙江、湖北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教育在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书院、官学、私学成为宋代湖南3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湖南则是书院教育发展之重镇,在全国非常突出,更出现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以及书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朱张会讲”(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诘难辩论)。宋代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宋代湖南进士中试人数为唐代的37倍,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共写宋代学者988人,其中湖南有141人,位居全国第5。

——摘编自冯象钦 刘欣森《湖南教育史》

材料二   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岁(东汉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军队) 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等

材料二   1950 年,驻新疆部队 11 万指战员就地屯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55年,铁道兵 9 个师的转业官兵在东北的密山、虎林、饶河境内,组建军垦农场。1958 年,全军大批复员军人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1966 年,12 个军区相继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不穿军装,不发军饷。永不转业的戍边大军"。1972 年以后,这些农场陆续移交给地方管理。

——摘编自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末年曹魏势力推行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屯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屯田的主要表现,并归纳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总结了“五四”以来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外,对若干特殊土地财产及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土地改革执行机关及保护工商业等,也作了具体规定。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摘编自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得以制定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清政府任命赵尔巽为盛京将军,主持日俄战争的善后事宜。他提出盛京行部计划,调整陪都多元行政体管理架构,推行近代警察制度,招徠投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等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推广新式学堂、倡导出洋留学,整顿财政、简化税收等举措,多取得了显著成就,开通了社会风气。这既是清末东北新政的准备与发轫之举,又为继起的全面改制奠定了基础。

就善后外交而言,赵尔巽对于维护主权可谓尽心竭力。面对日本等国家提出的各项侵略要求,均能据理力争,以期最大限度地挽回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本等强邻对中国权益的侵蚀,尽管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外交的不利局面,但考虑到当时的综合国力对比情况,相对于善后外交的总体失败而言,仍尤为难能可贵。

——摘编自李皓:《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


(1)根据材料,归纳赵尔巽的奉天善后事宜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尔巽的政治活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正采纳臣下的建议,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推行“推丁入亩”的新办法,具体做法是以府县为单位,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役银(人头税)总数按亩平均分掉到粮中,由土地所有人完纳。这一改革使旧税制的弊端得到了克服,收到了“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的效果,而且使无田无土的贫民没有了丁税的负担,土地少的少纳税,土地多的多纳税,有利于护富扶贫。

——摘编自陈婉《锐意进取的雍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摊丁入面”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税改的影响。
2021-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7世纪,法国开始军事革命。法国军队数量从1610年的不过2万人增加到17世纪末的40万人,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兵工厂、造船厂、军港等各种军事设施都在扩建,1690年,法国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学校,创设职业军校,培养职业军官和士兵。路易十四期间发明刺刀装备,建立炮兵团,炮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法国废弃原有横队战术,改用专业训练严格的三列横队战术,军队战术变化明显。创办后勤部,监督补给品价格、质量、运输及发放;细化军需品储存和运输。军事革命使军队组织和管理趋于专业化。17世纪成为法国军事管理、组织系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

——摘自孙义飞《17世纪法国军事革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150期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17世纪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这次军事革命的背景及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1-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11022日,湖南军政府宣告成立。民国初期的湖南教育改革也随之拉开幕。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カ。辛亥革命前夕,湖南已有私立学校的踪迹:革命后,私立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期湖南教育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湖南教育改革对现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