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耶律隆绪,自幼受萧太后“教训为多”,即位后常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探讨“贞观、开元之事”,亲政后积极继承和发扬萧太后的改革思想和措施,主要内容有:把原来的奴隶改变为部族,使原从事捕鹰、冶铁的奴隶经过改编取得平民地位。诏令各级官吏秉公办事,毋将阿顺,贪暴残民者,立罢之,并终身不录。诏开贡举,录取进士杨佶等,十年共取士一百七十余人。修订法律原则,契丹人犯十恶者,依汉律用宽平代替酷法。鼓励民户垦荒,诏定均税法。圣宗在位期间,屡败宋军并订立“澶渊之盟”,出现中兴之治。

——摘编自顾奎相、陈涴《中国古代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圣宗改革的影响。
2022-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甲午战争失利,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转折点。相较于“专用西法”的日本军事的飞速发展而言,中国无疑已经落后了。迫于内外压力,1901年光绪帝下诏宣布:“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张之洞主张通过仿效开办军事学堂,大量培养中下级军官,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编练新式陆军之际,兴办起一系列随营武备学堂。这一时期的军事学堂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政、混乱不堪的局面,军事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为了统一各学堂的学制和教学,清廷开始着手建立军事教育管理机构及军事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广泛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辛亥革命前,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军人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已经登上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摘编自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宪宗执政后期,所行弊政十分明显,如放纵宦官势力的发展,僧道侍于左右等。许多官员由宦官传旨任命,而不能由政府职能部门按程序任命,"一传旨姓名至百十人"。很多官员因为附庸皇帝信任的宦官或者僧道而得任用,破坏了政治的清明。明孝宗继位后,在执政的第一个月,就处理了僧道近1500人,大批贬谪佞幸宦官。许多与宦官、僧道勾结的官吏,包括六部侍郎这样的高官被罢官。孝宗继位第二年,专门下诏"求直言",广开言路,多次与朝臣讨论政事,依朝臣议论革除弊政。孝宗以前,京官的考核是十年一次,孝宗改为六年一次,这种六年一考察的做法一直沿袭至明末。对地方官的考核制也有改变,府县官的考核每三年举行一次,以前主要考察是否完成赋税的征收,孝宗增加了荒政的考察,增加了以积谷多少为优劣的考核内容。因为孝宗的勤政,弘治年间是明朝少有的治世。

——摘编自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孝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孝宗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2年,国有企业开始试行劳动合同制度。1984年,北京市供销社改革用工制度,对新招收的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规定合同工必须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招工坚持张榜公布、择优录用原则。1986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等改革劳动制度的四个规定,标志着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从90年代初开始,劳动合同制推行速度加快,国家要求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实现企业用工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完善用工制度,以岗定编,富余人员、闲散人员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国有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和能上不能下的弊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与《职工带薪年假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中国劳动法律的新时代。

——摘编自刘斌《中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2-04-13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思想宝库中,乡村建设思想不仅源远流长且异常丰富。比如:以民为本思想中的民水君舟、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思想;中国农业经济思想史中蕴涵着大量农村发展管理的思想,如孔子“使民以时”“敛从其薄”的思想,《吕氏春秋》对重视农业意义、违反农业规律恶果的阐述,以及关于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思想。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新乡村建设的兴起,源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这一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可以看成是对二元体制和政策的一次矫正。它是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制度格局的重构,以提高农户和村集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为出发点,以发展农业、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为基本内容,并且与撤销人民公社三级体制、恢复和重建乡镇人民政府、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等基层组织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的。随后40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我国农村总体小康的制度和物质基础,确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起点。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华南、王海珍等《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建设思想的内容,并简析其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乡村建设的特点。
2022-06-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凸显奉天的尊崇地位,清朝在奉天设有盛京将军、奉天府尹与府丞、盛京五部与盛京总管内务府等几套行政管理系统,职能不同,重心各异。赵尔巽莅任盛京将军之际,几经兵燹的奉天省几近无政府状态,其当务之急是改革陪都行政、处理战争善后事务。调整行政体制是赵尔巽在奉天改革的重要内容。他裁撤盛京五部、奉天府尹、府丞以及军粮同知等各缺。将粮饷处、税务总局归并,改为财政总局,总揽全省财政,以统一奉天全省财务出纳之权。赵尔巽还设立奉天巡警总局,大力推进近代警政。主张参照各国管制,尤仿日本省级建置,整合原有行政资源,将奉天仿照内地省份设立行省,另设具体职能部门,大量设立新治所,相应负责各项日常工作。

——摘编自李皓《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尔翼奉天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尔翼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并对其做出评价。
2022-02-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奏院是北宋时期的新闻采编与管理机构。熙宁四年二月,王安石变法时期,宋神宗下诏,禁止军功授官与恩荫补官出任进奏院主官,“臣僚之家,不得陈乞子弟勾当”。同时规定由变法群体控制的中书门下掌握拟定进奏院主官阙员和复议人选的权力,但由反变法势力盘踞的枢密院负责候选人选。诏书还授命属于内侍机构的通进银台司监管进奏院,负责新闻的登记呈递。宋神宗以前,进奏院每五日编辑一次新闻,先要上交枢密院审查,后才能“定本供报”。熙宁四年十一月,反变法的一方进言,建议废除“定本供报”,因为变法阵营没有提出反对,最终得到神宗批准。北宋初期,进奏院新闻内容中规中矩、时效性不高。一些进奏院胥吏为迎合士大夫们的需求,便私自将朝廷内幕透露给民间小报。熙宁六年,朝廷颁布法令,加重了对进奏院内部泄露机密的处罚力度,并给予对举报泄密者更高的奖励。尽管宋神宗改革心切,但在变法与反变法双方争夺控制进奏院时,并不轻易表态。然而,在维护政权稳定,防止朝廷机密外泄方面,三方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魏海岩《王安石变法中的进奏院状管理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进奏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北宋进奏院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武帝时,政法苛严,酷吏辈出,连朝廷大臣也“安危不可知”;其统治后期,更是贿赂公行,冤欲遍地。汉昭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曾颂布特教令,把汉武帝时遣留的积案一次清理,全部免予究治。汉宣帝(前74年一前48年在位)继位后,亲自审理案件,宣布“子首匿(隐藏罪行)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祖)父母”都不再连坐,下令凡触犯他名讳的人免于利事追究,并恢复文景时期平(公平)获缓(和缓)删的传统政策。汉宣帝设置“廷尉平”宫职四人,专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把治欲的好坏作为考核官变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政策调整,使宣帝时“政教明,法令行”,西汉王朝得以继续维持兴盛。

——据顾奎相、陈流《中国古代改革史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刑狱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宣帝刑狱改革的影响。
2021-12-28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富顺县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完颜亮迁都之后,在撤销都元帅府、改革金国军制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对女真传统旧制度进行改革,创立金国封建化新制度,适应中原封建体制与封建文明。完颜亮勤于政事,限制高官特权,诏令官员“兼职之俸,并不重给”,对执法如山、清正廉洁的官吏给予破格升官。正隆元年(1156年),诏令改熙宗朝所行三省六部制为尚书一省六部制,撤销中书、门下二省,不设平章政事官。金国地域原行政区划极不统一,随着完颜亮军权与皇权逐渐加强,逐步圈定金国五大京都制。1151年,完颜亮首创金王朝最高学府国子监,以“四书”“五经”及前四史最佳版本为教材,聘请汉儒名家做专职教员。此外,完颜亮还大力整顿因战乱而荒芜或流失的官田,指派纥石烈娄室等强官良吏快速查清官田的数量,然后放佃给无地农民耕种。1161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继位,全面继承了完颜亮的改革措施,促使金朝步入了空前盛世,史称“大定之治”。

——摘编自刘肃勇《完颜亮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完颜亮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作用。
2022-05-1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材料   汉武帝去世前将皇位传给幼子,汉昭帝即位时只有七岁,大将军霍光等受遗命辅政。霍光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作为执政原则,他执政期间多次削减国家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的田租和赋税,还对贫民开放禁苑以救济并赈贷种子和口粮。史载“数年之内,流民回归,田野益辟,百姓充实,国库颇有积储”。后燕王刘旦等企图废黜昭帝,被霍光敏锐察觉并及时处置;对外西汉王朝又与匈奴恢复和亲,国家得以安定。霍光把持朝政二十年,结束了汉武帝以前以丞相为中心的三公执政局面,开启了西汉后期外戚专权的新时代。

——摘编自黎东方《细说秦汉》


(1)根据材料,概括霍光辅政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霍光改革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